我家樓前樓后的草坪這幾年都是鄰居叔叔阿姨們種的蔬菜。 “吃一些自己種的安全蔬菜,再加上鍛煉身體,有什么不好嗎?” 看起來很有道理,但是真的安全嗎?
在土壤質量有問題的社區(qū)土地上,水和空氣質量比農田還差,我覺得這些蔬菜很不安全。
農民自己吃的蔬菜來自自家菜園,一般不使用化肥,但農藥卻不可避免。
在我的家鄉(xiāng),有一大片白菜,據說完全是用農家肥做的。 多年來一直是受歡迎的產品,但我不太有信心農家肥是否經過幾個月的發(fā)酵和分解。 更重要的是,有機肥料大多來自牛和羊,還含有重金屬和抗生素。
農博會期間,多位臺灣學者和實踐者在兩岸都市農業(yè)論壇上暢談有機農業(yè)。
“有機農產品平均比普通農產品貴50%左右,但市場不大,但有很多有機產品商店?!?臺灣農業(yè)部門科長蘇夢蘭說。
臺灣中國文化大學動物科學系主任羅玲玲表示,有機農產品并非完全不含藥物。 “雞生病時需要喂藥,但如果讓雞在藥物代謝之前下蛋,它們就會產下藥蛋?!?/p>
她認為,臺灣農產品農藥危機沒有那么大,但也經歷過像我們這樣的階段。 “吃飯是一件快樂的事,為什么我們吃的時候會害怕呢?” 她覺得有機并不是第一要務,均衡飲食更重要。
臺灣生態(tài)農業(yè)發(fā)展協(xié)會會長吳一言表示,由于產量大幅減少,普通農民很難繼續(xù)經營有機農業(yè)。 臺灣的有機農業(yè)市場份額越來越小,現在不足1%,但進口農藥卻越來越多。 他推廣的方式是利用微生物技術,讓農民減少一半的農藥化肥。
有機農產品的認證難度很大。 農博會上,延邊的一位米業(yè)參展商告訴我,他們申請有機認證花了七年時間。 對于真正的有機農產品,土壤改良轉化期一般需要三年。
含有少量殘留化學農藥的食品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。 這個經過科學證明的結論不會被公眾接受。 農藥、化肥的精準投放也能生產出安全的產品。
有機食品更有營養(yǎng)的觀點尚未得到科學證明。 歐美研究表明,常規(guī)蔬菜、水果、蛋類和肉類與有機食品在營養(yǎng)上沒有差異。
有機食品價格高主要是成本原因。 臺灣專家參觀了雙陽某大公司開設的有機蔬菜水果基地。 基地采用會員制進行銷售和分銷。 截至目前,已有1500多戶家庭用會員卡繳費超過5000元,主要集中在長春市的高端社區(qū)。
冬季采摘草莓的零售價達到99元。 冬季較多蔬菜平均價格比市場價格高出20%左右,夏季蔬菜價格比市場價格貴四到五倍。 對于一個普通家庭來說,5000元足以供應一年的蔬菜和少量水果,金額可達1萬元左右。 這樣的業(yè)務要到今年才能盈利。 算上巨大的初期投資,需要很多年才能收回。
有機農業(yè)的特點是產量小、生產慢、勞動力成本高、初期投資大。
2013年,中國有機食品銷售額突破50億美元,有機食品直擊中產消費者的胃。 從無公害農產品到綠色產品再到有機產品,生產標準一個比一個高。 中國白領和有小孩的家庭尤其認可有機產品。 中國人看重安全,而歐洲人其實更看重環(huán)保和品味。
在有機農產品市場蓬勃發(fā)展的這些年,其實也存在著深深的擔憂:真的安全嗎? 常識是水、空氣、土壤都是流動的,有機農業(yè)和養(yǎng)殖很難做到“零污染”。 有機食品在臺灣、中國以及歐美發(fā)達國家的市場占有率從來沒有很高。 中國農業(yè)對此的追求可能會讓業(yè)界陷入誤區(qū)。
羅玲玲每天吃的是朋友種植的有機大米,但她并不完全認同有機食品。 “有機產品這么貴嗎?只有有錢人才能買得起嗎?農業(yè)還是要服務大眾的!” 她認為,基于成本考慮的市場經濟將危及公眾的飲食平等。
本報記者 易濤